东莞市股票配资 祝贺 | 广州卫健系统,TA们上榜!广东命名第十一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发布日期:2025-05-04 22:28    点击次数:168

东莞市股票配资 祝贺 | 广州卫健系统,TA们上榜!广东命名第十一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在2025年“3·5”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东莞市股票配资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了

第十一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320热线管理部

入选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名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黄锦坤

入选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名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广州医科大学

神经科学研究所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86年,是依托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立,拥有省级、教育部获批的重点实验室,涵盖了神经内、外科,基础部等部门,集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等综合实力为一体的综合研究中心,在神经疾病领域,其诊疗、科研、教学等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曾取得国家青年文明号、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获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综合癫痫中心、国家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华南唯一)、国家头痛中心等称号。

01

爱党爱国、忠诚履职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兼支部书记刘军教授为学科“双带头人”,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团队活力向上,工作扎实惠民,2024年获评广州医科大学和市属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样板支部,同时获评广东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单位。

刘军所长重视党建工作

02

敬业精业、守正创新

科研攻坚守护群众健康

神经科学研究所年均接诊26万人次,病房年收治患者1.7万人次,在卒中、癫痫、头痛、认知障碍等重大疾病诊疗领域屡创佳绩。率先建立院前卒中急救平台,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诊疗体系,大幅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成为华南地区技术领先、服务优质的标杆中心。已建立广东省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认知障碍PET-CT平台,近3年已完成PET-CT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2000余例。认知中心作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核心高级认知障碍疾病诊疗中心,在高级认知中心建设、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基础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取得全球性突破,国际抗癫痫联盟亚太学术委员会与中国抗癫痫协会联合主办的基层培训班,已惠及4000余名基层医生,使边远地区医务人员在家门口掌握癫痫诊疗新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基层癫痫诊疗水平提升。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专家为群众义诊

03

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服务延伸促进健康公平

广医二院认知中心是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核心高级认知中心,团队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忆路同行”公益项目,过去两年累计组织认知筛查及科普活动30余次,动员志愿者500余人次,服务群众30余万人;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覆盖5000人,推出科普直播62场,惠及超百万观众,获广东省改善医疗服务案例二等奖等荣誉。神经科学研究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施“组团式”医疗帮扶,先后派出20余人次支援新疆、西藏等地,2022年疏附县人民医院神经科正式成立并运营,填补了该地区神经疾病诊疗的空白。

04

创业奋进、创新引领

锚定医学前沿驱动学科发展

神经科学研究所获评广东省“十四五”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等,在卒中、癫痫、头痛、认知障碍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近3年来成功申报国自然课题50余项,省市级课题20余项,发表高质量SCI有130余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国家实用发明专利6项,主编和参编神经病学医学教材和论著30多部。神经变性病与认知障碍专科搭建完成重大疾病诊疗研究平台,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南脑科学与认知障碍数据库》《华南阿尔茨海默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库》,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版权,目前已在20多家医院推广;神经内外科联合开展脑深部电极植入术,为意识障碍患者、帕金森病患者、难治性癫痫患者带来了福音。

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320热线管理部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320热线管理部以“党心连线民心”为核心,以岗位学雷锋的标准,创新开展“四度工作法”以“始于群众诉求,终于群众满意”为宗旨,成立12年来接听话务133万余件,处理12345工单59万余件,着力化解医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见实效。

2023年荣获“金音奖”中国最佳政务服务热线奖,成为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单位;2023年获全国“年度十佳市政及公共事业热线”荣誉称号;2024年获广州市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第二届广州市区直机关“金穗杯”工作创新大赛服务创优组别二等奖。

01

7×24小时在线优质服务

倾听民声“有温度”

12320卫生热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围绕打造“品质优、模式优、态度优、时效优”的“四优”服务,让12320卫生热线成为党心连线民心的平台,倾听群众心声,传递党的关怀,助力健康广州建设。

7×24小时在线优质服务,既面向1800万广州市民,又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妇幼人群等重点群体,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和服务群众始终在线;树立优质服务之星品牌,以“身边的健康顾问”为服务宗旨,设立共产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团员带头,精准解答卫生政策、及时提供专业卫生知识,提高服务效率。 

02

卫生工单质效双提速

回应民诉“有强度”

率先确立服务群众、服务联络员单位的“双向”服务模式,提高了12345卫生工单回应速度、回应质量。一是向创新要动力,构建“快办办好”服务模式。工单即时派发、及时调处、按时回复,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回馈;开展定期回访和满意度调查,针对不满意工单及时回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补足诉求短板,评估投诉处理的服务质量。二是向改革要活力,构建“早中晚催办”的服务模式。专人实时监控30家省部属、7家广医附属、20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等联络员单位,及时信息提醒、电话询问、书面催办;对业务量大的经办单位进行工单办理质量分析,依据工单数据和走访调研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形成日常督办、定期通报、约谈协调等多元督导方式,持续提高诉求办理水平。

03

数据赋能促进源头化解难题

传递民情“有深度”

担当医患纠纷“晴雨表”,做好群众情绪“镇静剂”,帮职能部门快速识别风险隐患,源头化解问题。一是善学善思,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卫员”。结合12320话务数据、工单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建立独具广州特色的舆情监测系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接报事件线索,紧急追踪发热人群和密切接触者;二是善作善成,做好医患纠纷“监督员”。实时监控卫生舆情,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群诉群访苗头问题的源头治理与防范化解,实现医患纠纷隐患排查到位、重点问题解决到位、群众利益保障到位;三是善始善终,做好群众深层诉求“调查员”。聚焦群众就医“堵点”“痛点”,采用智能外呼、靶向短信调查,挖掘急难愁盼诉求背后深层需求,分析群众就医的知信行情况,研究前端共性问题,为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健康政策的优化升级。

04

建设家庭医生服务专线

化解民忧“有刻度”

2023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广州市家庭医生服务专线,实现“一线三用”,成为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核动力”。一是以问题为起点,及时调查、评估并总结家庭医生签约知晓率、满意度及数据真实性,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二是以目标为牵引,推出“口袋里的家庭医生”个性化咨询服务,通过微信端形成“12320答政策、社卫中心助健康”的新机制,推动社卫中心深入一线,引导社区居民基层就医。三是以结果为导向,搭建专线平台知识库系统,实现精准导航,让市民及时获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后康复、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做好需求群众的咨询与对接,为市民提供就医全流程护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黄锦坤

作为钟南山院士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他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赤诚信念,传承“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锚定国际医学前沿,积极建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带领团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01

培树“南山党建品牌”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他以培树“1+7+N”南山党建品牌为抓手,推动医院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获评广东省公立医院党建“四有”工程示范点,成为第九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获全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标杆单位、2023年度广东省医疗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等集体荣誉。党建文化案例“筑格局 树品牌 强文化——高水平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家卫健委党校2024公立医院党建业务融合典型案例;“培树‘南山党建品牌’,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入选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创建工作优秀典型案例、获广东省卫健委党建系列品牌宣传活动推介;品牌项目南山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计划”获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入选第二届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微党课“敬终如始守初心 善作善成担使命”入选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精品党课”。

深入临床一线开展学科调研,为学科发展“把脉问诊”

02

坚持“四个面向”

铸就科技创新高地

他创造性提出医院“一心、二度、三服务、四提升”高质量发展理念,集聚“医学研产政”要素资源,亲自挂帅攻坚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实验室临床基地、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医院于2020年7月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建设主体单位,2021年9月被纳入广州实验室临床基地,同年入选广东省五大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单位。成功打造覆盖“国家-省-市-校”四级学科发展体系的51个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形成“主峰耸峙、群峰竞秀”的学科生态。近五年共获得国自然项目立项267项,省部级项目立项188项、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224项,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省部级奖项34项。在重大传染病防治、呼吸介入诊疗等领域形成指南28部,其中牵头16部,在NEJM、Lancet、Science、Cell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出中国强音,真正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突破,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映照“顶天”担当。

黄锦坤(中)指导工作

03

坚守为民情怀,服务百姓健康

推动医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在广东省内率先创新性开展预住院模式,率先开展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患者的质量和效率;他带领团队推动建设面向全国的呼吸系统疾病防控网络,建立覆盖全国呼吸道病原体诊断和科研检测平台,不同呼吸道病毒AI预警模型及诊断系统;建立慢阻肺、哮喘、肺癌等覆盖全国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的防治体系,牵头成立广东省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以防治体系建设为牵引,开展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进一步发挥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牵头省内外186家医疗机构共建医联体、专科联盟,助力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国家东西部医疗卫生帮扶,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前往新疆疏附县人民医院调研、慰问医院援疆干部

04

靠前指挥,恪尽职守

在医疗救治中担当作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中,他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提前预判与应对,率先提出并实施“早关注、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的“四早”策略,带领医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勇挑重任、冲锋在前,出色完成了上级组织赋予的救治任务。

一起为他们点赞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客户端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东莞市股票配资




相关资讯